7月19日20时,鄱阳湖星子站水位已退至警戒以下,鄱阳湖全面退出警戒,意味着今年6月下旬至7月中旬,江西省持续超强降雨,局部特大洪水,长江、鄱阳湖长时间超警戒的严重汛情基本结束。在防汛抗洪中,江西做到了“水库无一垮坝、万亩圩堤无一溃决”,最大程度减轻洪涝灾害损失,实现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、确保重要堤防和重要设施安全”的防汛目标,防汛抗洪工作取得关键性胜利。
精准研判,把握防御重点
江西坚持超前研判,科学决策,明确防御重点,牢牢把握防汛抗洪主动权。江西省防指先后召开12次会商会,加强天气趋势和水情信息综合分析,实行滚动预报,延长预见期,提高精准度,准确研判汛情发展趋势。
6月23日,根据修河、乐安河和昌江汛情,及时启动防汛IV级应急响应,24日提升至III级,7月2日,根据长江、鄱阳湖汛情,又及时提升至II级应急响应。依照汛情特点和趋势分析情况,及时调整战略部署。6月28日之前,针对山区暴雨洪水,明确将中小河流洪水、山洪地质灾害、水库(山塘)、城镇内涝等作为防御重点。6月28日,针对部分地区暴雨和长江、鄱阳湖水位快速上涨,及时明确提出山区、湖区“两线作战”的防御要求,赣北及赣西北地区继续将山洪地质灾害等作为防御重点,沿江滨湖地区加紧做好长江、鄱阳湖洪水防御准备。
7月1日,长江、鄱阳湖水位全线超警戒后,防御重点及时转至沿江滨湖地区,突出堤防巡查抢险,细化防御措施,提前预置兵力到重点防守区域,确保堤防安全。长江、鄱阳湖水位出峰回落后,适时调整部署,要求各地切实加强退水期圩堤巡查防守,并根据退水期巡查特点,对巡查防守提出具体要求。
江西省防指始终坚持生命至上,创新工作方法,建立根据预测预报情况做好提前准备转移工作机制。6月24日,半天时间内,全省转移安置危险区群众21.78万人,仅防范地质灾害转移5940人,就成功避险10起,避免伤亡80人。据统计,今年以来,全省共转移群众56.53万人,避免灾害18起38户158人;山洪灾害发布预警2812次、预警短信155万条、预警广播463次,转移38.46万人,避免伤亡影响人口1.29万人。
科学调度,减轻灾害风险
江西坚持防范风险意识,严格巡查防守,加强科学调度,强化督查指导,努力降低灾害风险。江西省防指健全完善部门联动机制,实行“定期会商”“应急工作组早晚例会”“成员单位联络员每天例会”“信息统一报送”等一系列工作制度。气象、水文部门加强雨水情监测预报预警,国土部门做好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和地质灾害防治。启动II级响应后,省防指全体成员单位严格执行24小时领导带班和值班制度,10家成员单位派驻专人在省防指24小时值守,7个省防指应急工作组集中办公,加强组织协调。
江西省防指督促沿江滨湖地区按照圩堤防守责任和防御预案,坚持“一段一责”,严格落实各项措施,24小时巡查值守,并根据汛情适时增加巡堤查险人员,加密巡查频次,提前预置包括部队在内的抢险人员,梳理去年出险情况,要求作为薄弱环节重点防守,确保险情及时有效处置,避免“小险变大险”、杜绝“大险变大灾”。
据统计,长江鄱阳湖地区抗洪抢险累计投入85.16万人次,机械设备1853台套,物料5.84万立方米。水位最高时超警堤防长度1709.5公里,巡堤查险最高峰时达到6.81万人,平均每公里40人。为保证防守责任落实,省防指共派出22个工作组、专家组、督导组深入一线督促指导。尤其是长江、鄱阳湖洪水期间,派出3个督导组赴各地暗访督查,组织开展重点圩堤责任落实和防汛工作专项督导,派出3个专家组指导抢险,确保巡查责任落实到位,险情早发现早处置。
与此同时,充分发挥水库的拦洪削峰的作用,科学分析,精准预报,提前预泄,果断调度柘林、万安、江口、大塅等大型水库,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,兼顾流域上下游、左右岸,充分发挥水库防洪效益,有效减轻了下游防洪压力。
大灾大治,提升御灾能力
近年来,江西省不断加大防洪工程建设投入,完善防洪工程体系,大大提高防御洪水的标准和能力。特别是2016年大水之后,实施的防汛能力提升“八大工程”已取得较好成效,尤其是先行启动的千亩以上圩堤填塘压浸应急除险工程,重点实施1760公里千亩以上圩堤填塘压浸等应急除险工程,在今年防汛工作中发挥良好效益,得到国家防总工作组充分肯定和各地*及干部群众的一致认可。
去年,仅九江江新洲和棉船大堤就发现险情37处,通过采取填塘压浸工程措施,今年未接到险情报告。去年沿江滨湖地区共112条堤防出现险情1086处,今年仅53条堤防322处险情,且均为小险情。今年险情数、投入抢险部队人员及物料比去年分别减少66%、70%及95%,险情数量明显减少,险情规模普遍减小,防汛能力提升工程初显成效。
大灾之后要大治,要深入反思。江西坚持以问题为导向,系统规划、综合施策,不断增强防洪工程抵御洪涝灾害能力。江西将继续推进防汛能力提升“八大工程”,通过工程实施,补齐短板,消除隐患,尽早发挥防洪减灾效益。
同时,标本兼治,大力推进并有序实施防洪工程达标建设,全面提升防洪工程防灾减灾能力,努力实现“可以年年防汛抗洪,不能年年抢险救灾”的目标。
全力组织受灾群众开展灾后重建工作,恢复农业生产,及时开展抢收、抢种、改种、补种。要抓紧水毁基础设施修建,尽快组织修复水毁道路、桥梁、供电、供水、通讯等设施。要抓紧重建家园任务落实,各有关部门要总结反思当前防汛工作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薄弱环节,摸清底数,提前编制水毁基础设施修复实施方案,给予受灾地区灾后重建*策和资金支持,动员社会力量支援灾区建设,努力通过重建为群众创造更好的生产生活条件。